比如,它对走马观花的解释是:
继W之后,我也看傻了!这是“走马观花”吗?
好了,为了恶补我的中文,现特摘抄Google出来的成语典故:
走 马 观 花
唐代著名诗人孟郊,40岁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。后来在母亲的勉励下,他赴京城赶考。但两次都没考中,第三次才终于榜上有名。高兴之余,他提笔写下了《登科后》一诗,用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,诗的后两句是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后来,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概括出了“走马观花”这个成语。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,只是粗略地观察,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
哎呀,不Google还好,一Google居然发现“走马观花”可能也有这跛子和鼻子的典故哦。互联网时代,我该信谁?
1 comment:
禾斗讲是有这个典故,"走马观花” 原意是掩饰自己的缺点,而不是现在通用的匆匆观看的意思。 另外, 成语 "风马牛不相及"里的"风", 通假为"放",是说距离很远, 放马牛也追不上的。 还有"明日黄花",经常被人误用为"昨日黄花",
"每况愈下", 实际上应为"每下愈况", 越到底下看得越清楚。另外,"相濡以沫", "七月流火"也往往被人用成相反的意思。他们源自于此---
"相濡以沫,未若相忘与江湖"--与其大家在浅水湾互相吐唾沫, 不如各自回归广阔的江湖;
"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",这个词出自《诗经》--指夏去秋至,天色如洗,星转日移,凉气也渐渐逼人。
不过, 语言是习惯而不是科学, 大家用得多了,约定俗成了, 也就是正确的。
Post a Comment